在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赋能智慧医疗背景下,养老机器人已进入养老服务产业,为子女照护老人提供了极大便利。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逐步提升,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老年人的康养问题将成为社会难题,而医疗机器人的应用需求也将随之增加,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2.5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7.9%。持续扩大的老年人口群体是老龄产业发展的基础,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5亿,医疗机器人需求持续旺盛。
生理机能的衰退会导致老年人行为不那么方便自如,哪怕是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他们日常的生活起居都需要被照护。而子女作为履行养老义务的主体,很多不生活在父母身边,加之计划生育导致的同胞少等原因致使他们无法兼顾工作和照料老人。照护老人这一巨大市场缺口给养老机器人带来了发展机遇,中国的养老市场可谓前景一片大好。
面对汹涌而来的“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一些科技公司和科研人员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养老领域,研制出了一系列的陪护机器人,日常提供移动辅助、安防保护、卫生保洁、行动助力等服务,解决老年人日常照料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了老年人的尊严感和独立性,现如今也已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据有关报道称,俄罗斯彼尔姆工科科研团队与日本东京大学的学者曾联合调研两国70岁以上的老人,谈及他们与养老机器人交流的感受,受访者称,他们与机器人交流的时候不会有负担,因为他们不想拖累儿孙,怕打扰他们的生活。因此,他们愿意让机器人成为自己的助手。
早年间,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提出“智能养老”的概念,旨在让老年人在智能机器的帮助下,实现智能居家养老,过上高质量高享受的晚年生活。现在的智能养老的应用场景已实现多元化,除去面向C端的居家场景外,还有面向B端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主要功能包括居家照护、一键呼救、康复训练、智能定位,以及与子女进行视频语音通话等。
家庭陪护机器人会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护和陪伴服务,帮助老年人实现就地养老,例如2018年,由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教授尤新革团队研发的养老陪护机器人,可初步做到提醒老人吃药、关门窗、关煤气等管家服务,并通过与医院等机构连接实现远程诊断医疗等功能。
再如,2019年,由爱尔兰科学家设计的陪伴机器人,通过其先进的面部识别功能和感官技术,实现与人和环境的互动,能更灵活地理解对方语言并回答。
在康复医疗场景,不少应用于康复产业的智能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当前我国康复医护人员的不足。以多体位智能康复机器人系统为例,患者站在高大威猛的仿生设计外骨骼机器人当中,机器人模仿人正常行走时的步态过程带动患者下肢运动,帮助患者行走功能的康复。
俄罗斯发明了一款聊天机器人,可帮助患者与阿尔茨海默病作斗争:通过实时对话向用户询问他们的生活问题,让他们尝试去记忆、思考和体验情感,来帮助他们与丧失短期记忆作斗争,并起到及时的预防和诊断作用。
综合来看,不管是康复机器人,还是陪伴或养老类机器人,正在深度赋能医疗和日常生活领域。通过智能机器人的帮助,依然相可以独立做许多事情,让晚年不会丧失独立性和尊严感。
更多资讯:养老机器人
- 下一篇:养老机器人|让老人有尊严的老去
- 上一篇:养老机器人|不同种类机器人功能的实用性